總編在過年期間看了幾篇”經理人”發表的文章,其中有一篇在說職場裡創造自己的品牌及口碑相關議題,我大約整理如下的小故事,與各位分享。
「這位候選人不繼續了,麻煩再找其他人。」
「能了解不安排面談的原因嗎?」我看到學經歷都符合要求的候選人,忍不住詢問主管。「其實透過人脈了解他的一些情況,感覺不太適合團隊。」主管說完後,給我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,我也便不再追問。
坦白說,要找到適合的夥伴並不容易,因為是否加入團隊,有時不僅依賴專業能力,更多時候取決於候選人的形象與過往經歷。這一點在關鍵、資深與高階職位上尤為明顯。職涯發展中,一個人能否成長,關鍵在於「名聲」。雖然這聽起來不完全公平,但可以簡單理解為:「一個人的名聲,是否能經得起打聽?」每個行業的優秀人士,往往都是從默默無名的小人物起步,靠著努力與實力逐漸建立自己的職業地位。
比如,我父親一直在同一家修車廠保養車子,這家修車廠生意穩步增長,老闆始終以精湛手藝和誠信贏得顧客口碑,讓人願意遠距離尋求服務。
十幾年前,幫我們家蓋房子的老闆也有類似經歷,他並非大建商,但憑著用心監工與細心售後服務,獲得了不少客戶的信任,生意逐年穩定。
每個行業的成功,背後都有努力與時間的積累。然而,也有些人不珍惜得來不易的名聲,做出傷人害己的事,像是受權力誘惑或破壞職場關係,這些行為往往無形中影響職業生涯。雖然現在有許多人提倡「個人品牌」,但我認為,一個人若能專注於做好一件事,便是職人精神的體現。只要專心投入自己的領域,就能自然吸引機會,等同於「經營好自己的名字」
畢竟,許多機會的來臨,並不完全是靠認識多少人,而是當決策者思考人選時,能夠「想起」並「認可」自己。在職涯中為自己代言,讓自己先豐盛,別人也會更願意成就你。隨著年齡與經驗的累積,或許我們都可以問自己:「在商業世界裡,我經得起被打聽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