櫃檯經理王心,在這間飯店任職多年,熟悉流程,也深得部分老員工信任。但她的管理力、領導力卻始終停留在「資深員工」的角色。
半年多前,她曾在作業過程中,未經客人同意,便私自簽下客人的信用卡授權名字。雖然事後立即致電取得同意,公司也完成內部懲處,但這個事件讓主管團隊對她的「職責意識」產生了疑慮。
這天,客房部的示文副總與日炙協理找來王心面談,也邀請人資部的糸玉共同參與,期望這場談話既真誠也有制度依據。
會議一開始,示文副總開門見山:「根據年中績效評估,我們認為你目前的職能表現還未達到經理等級。不論是領導力、問題處理或制度意識,皆有落差。因此我們希望討論是否調整為資深櫃檯專員,並訂出清楚的培訓與觀察期,讓你補強再出發。」
王心愣了幾秒,平靜地回答:「我需要幾天時間想一想,可以下週二回覆您們嗎?」主管點頭表示尊重。
散會後,她悄悄走向糸玉,人資總是讓她覺得比較「站中間」。
「糸玉,我想問……我那件事公司都處理過了,現在是要我降職降薪。如果我不同意,公司是不是要給我資遣費?還是……公司會用解雇我來處理?」
她的語氣中有不安,也有某種試探。
糸玉沒有急著回應,而是先理清王心的提問:「目前這場會議只是主管對你的職能提出回饋與調整建議,並未進入人力終止程序。如果你選擇不接受調整,我們會再評估是否有其他合適職位或轉任安排。但若雙方無法協議,才可能進入資遣或終止僱傭的法律條件。」
她頓了頓,補充:「如果公司認定你不適任,可以走《勞基法》第11條的資遣程序。但若是因為你過去那個事件,公司也有權依《勞基法》第12條提出免職。但目前主管並沒有朝這個方向前進,而是希望透過調整與陪伴,讓你還有空間發展。 王心沒有說話,只是點了點頭。她知道,週末的沉澱,不只是面對工作職稱的變化,而是一場對「自己是否還適任經理」的誠實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