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,公司啟動外籍實習生專案。這是個全新的挑戰,流程複雜、規定繁瑣,不同單位的規範各不相同。糸玉帶領的人資團隊,從三家仲介中謹慎評比後選定合作夥伴,專案正式啟動。
執行的每一步,都需要多方協調與加速作業。那天,剛入職不久的召王,抱著滿滿的用印資料走進執行長室,卻被當場退件。原因只是——董事長室秘書子一,對申請背景與補充資料掌握不足。
糸玉看著有些慌亂的召王,沒有責怪,也沒有讓他一個人去面對,而是立刻向子一親自說明,並補寄一封完整的說明郵件。她知道,這不只是一次文件的往返,更是新同事信心的考驗。
隔天早上,子一的主管發信給相關人員,質問:「送到董事長室之前,申請人和三位主管都簽核過,難道沒人發現不妥嗎?為什麼直接認可?」字句間帶著不悅。
面對這封信,糸玉選擇先找小亮總經理討論回覆方式。她希望能在釐清誤會的同時,保護團隊士氣,也讓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橋樑不被一時情緒破壞。
在職場上,有人習慣追究責任,有人選擇修補裂縫。糸玉知道,專案的成功,靠的不是一次次「誰對誰錯」的辯白,而是一次次「願意多走一步」的耐心與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