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皿在公司工作多年,隨著年齡的增長,他預期自己將在明年8月提前退休,屆時他就會滿60歲。考慮到這一點,他逐漸將部門中的大部分事務都交由副手糸玉處理,而自己則仍然佔據著部門主管的位置,享有主管應有的權力,卻不再負擔實際管理責任。
在這個過渡期裡,大皿心中有個打算:希望公司能資遣他,這樣他就能拿到一筆資遣費。他經常不經意地向糸玉暗示,「如果公司資遣我,會比我明年8月自願離職還划算。」但糸玉的反應冷淡,似乎並沒有對大皿的言語有任何表態或動作。
大皿對糸玉的無反應感到不滿,於是轉向同部門的豕豕,想要在聊天中再次提起這個話題。他試探著說:「其實公司如果資遣我,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更划算的選擇。」然而,豕豕的反應也與糸玉一樣,沒有顯示出任何支持或回應。
這讓大皿有些沮喪,於是他不放棄,又向部門內的水水和禾禾分別表態,說出相同的想法。但水水和禾禾也和其他人一樣,對他的話題保持沉默。漸漸地,整個部門開始陷入一種微妙的氛圍:大家都知道大皿的打算,但卻無人確定該如何應對或從屬。糸玉實際上負責了大部分的事務,但大皿的存在讓這個部門在權力與責任分配上出現了混亂。
這一切都沒有逃過總經理小亮的眼睛。小亮很清楚,部門內的這種不穩定局面會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,並可能讓團隊士氣低落。大皿的態度與他傳播的訊息不斷讓部門內部陷入不確定性,這使得整個組織的運作出現了鬆散的跡象。
小亮總經理決定,當務之急是要穩住該部門的人力佈局,確保組織的穩定。他知道,不能再讓這種模糊不清的權責關係持續下去。小亮內心有了一個明確的計劃,他要迅速處理大皿的去留問題,無論是讓他順利退休還是安排資遣,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結論,以確保部門重新回到一個穩定高效的狀態。
小亮明白,只有確立清晰的領導結構,才能真正讓部門重回正軌,並讓糸玉及其他部門成員能夠安心工作,擁有明確的方向感和責任心。
很實際化的小故事